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5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浅解

    真,非变名如。即是色心假实诸法之性。诸法如波,此性如水。诸法如绳,此性如麻。诸法离此,则无自体。此离诸法,亦无自。故与诸法不一不异。惟有了达法二空,方能证此真如本体。真如二字,亦是假名。前五种无为...推求,皆无此二种。梵语补特伽罗,此云有情,有情无我,即是生空也。法无我,即法空也。   有情无我者,于五前五位中,若云心即是我,心王有八,何心是我?又:一一心,念念生灭,前后无体,现在不住,以何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1758263.html
  • 《永嘉大师证道歌》简释(1)

    直截根源之禅法,乃佛所印可也。   “摘叶寻枝不能”者,名之学,大抵须寻章摘句,头绪纷繁,无有穷尽,犹如摘叶寻枝,徒自困耳,所不屑为。故云“摘叶寻枝不能&...   祖宗门下,扬眉瞬目,拈槌竖拂,头头示道,法法全彰。或行或坐,或语或默,真如之性,湛然不动。故云“行亦禅,坐亦禅。语默动静体安然”也。   证道之人,体达诸法如幻,本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458272.html
  • 《永嘉大师证道歌》简释(2)

      “摘叶寻枝不能”者,名之学,大抵须寻章摘句,头绪纷繁,无有穷尽,犹如摘叶寻枝,徒自困耳,所不屑为。故云“摘叶寻枝不能”也。   &...拈槌竖拂,头头示道,法法全彰。或行或坐,或语或默,真如之性,湛然不动。故云“行亦禅,坐亦禅。语默动静体安然”也。   证道之人,体达诸法如幻,本空。假饶有人利刃、毒药相加害...

    张秉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558273.html
  • 佛教对社会道德的重建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(1)

    不能有“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”。这也是佛法中所说的空和有的关系,要认识到事物的空,但这种空不是虚无;同时也要认识到事物的有,但这种有只是缘起的假相。只有正确认识到空和有的相互关系,我们才能够将弘法...阿弥陀佛圣号的时候就会更得力。  有人家里供的很多佛菩萨,于是他就担心念阿弥陀佛,没有念观音菩萨,观音菩萨会不会不高兴啊?事实上肯定不会,菩萨不会那么小气,那是我们凡人的境界,有、人相、众生相、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5858312.html
  • 天台止观六妙门简介

    分别,是根据真理去思惟观察,那就是智慧。金刚经说:「若菩萨有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」,这就是金刚经告诉我们要修「无我观」。金刚经又说: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於一切法,应如是知,如是...就要以慧(观)的方法改善它。改善成功以後,就是圣人,就不是凡夫。如果我们参加过禅七的人,就应该对修止观的事情,能有多少认识。这里的主人邀会来这里,与大家一起学习六妙门,这六个方法也就是止观。简单说,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4658359.html
  • 佛教论和谐

    精神痼疾。当所有的一切形成了强烈的“”、“执”时,精神将迷失方向,心灵将迷失自我,生命将被扭曲。一个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,把宇宙万有都作为自己强取豪夺的东西时,将使个体有限的生命凌驾于无限的...环境协调的整体利益出发,既考虑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,又考虑自然环境的内在系统协调发展,进行正常的开发利用与保护。在人类与其他生物圈的和平共处中,充分地遵循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和规律,良性地循环。...

    刘元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5158479.html
  • 鲁迅、尼采与佛教——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

    缘邪教所说蕴相,起自心相,分别计度,执为实;二缘邪教所说,起自心相,分别计度,执为实”(《成唯实论》卷一)。章太炎认为,僧怯派的“神”、费希特的“自我”、叔本华的“的意志”以及尼采的“超人...教对待信仰更严肃更认真更虔诚,“对于佛教先有一种偏见,以为坚苦的小乘教倒是佛教,待到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,只要吃一餐素,便可以称为居士,算作信徒,虽然美其名曰大乘,流播也更远,然而这教却因为容易信奉,...

    哈迎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5858487.html
  • 关于《大唐西域记》

    生身陷入地狱处。提婆达多,斛饭王之子也。精勤十二年,已诵持八万法藏。后为利故,求学神通,亲近恶友,共相议曰:“三十,减佛未几,大众围绕,何异如来?”思惟是已,即事破僧。舍利子、没特伽罗子奉佛指告,...西域记》佛教十五题   最后再谈一谈有关《大唐西域记》的一些问题。   要想正确评价这样一部书,觉得,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第一,要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研究;第二,有比较才能有鉴别,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1658577.html
  • 真心与自由之境——为楚山绍琦禅师诞辰600周年而作

    心性之体,大包无外,细入无内,周遍圆融,隐显无碍,穷今极古,彻果该因,舍折有无,统括名,在圣无得,在凡无失,无欠余,湛然常住。   是心也者,从古迄今,圣凡贵贱,一切生灵之所共禀者也。充而论之,...可也。达人其思之。   实欲究竟自心,别无他术,但将一句“阿弥陀佛”置于襟期,不拘坐卧、经行之处,闻声见色之时,直教念念纯真,心心无间,久久根尘顿脱,能、所忽空,和个念头当下寂灭,到这里觅了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5258888.html
  • 从楚山的念佛禅谈禅净合一

    。 《维摩经》中说:“观身实相,观佛亦然。观如来,前际不来,后际不在,今则不住。”《华手经》中说:一三昧,“以不乱心守摄诸根,心不驰散,专念一佛。”同时也念此佛世界之,然而对于“如来及...头头显现。常光净土,触处洞然。”顿悟之际,弥陀显现,净土洞然。“久久根尘顿脱,能所忽空,和个念头当下寂灭。到这里觅了不可得,则所谓生死涅槃俱为寐语矣。始信火宅尘劳皆为莲花池沼,嗔呵戏笑总是无碍...

    李志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0758902.html